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传说中是一种能行云吐雾,可潜深渊,亦可冲上九天的一种神灵。但在真实的世界里,龙却是虚无缥缈的、并不存在的。
龙图腾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民族图腾都是在远古时期由动物崇拜产生的,通常都是单一的动物,比如熊、虎、象等。而龙图腾却是由各部落的图腾元素组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形象。相传在黄帝时期,黄帝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各部落,便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中取出一部分,加在自己部落图腾的身上,逐渐形成了龙的形象,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时间长河中的一种大包容精神。
龙的形象向来有“九像九不像”之说,一般认为其特点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中蜃也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应该和水蛇的形状比较相似。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的特点: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其中狮子在西汉时才第一次传入中国,此时龙的形象早已经定形,龙的形象中应该不会含有狮子的元素;另外鳞似鲤,一般民族图腾不会采用一种物种的亚种,就好比有羊图腾,而没有绵羊图腾或者山羊图腾一样。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龙的形象: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而画家画龙时,一般采用的要决为“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
不论哪种说法,龙形象的诞生和确立,始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