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做精细化运营?
四个关键点:
1.品牌定位:产品的消费场景、产品的优势(跟同行对比的优势)、目标人群画像、产品定位(解决用户什么痛点)、视觉定位(根据目标人群特点)、渠道定位、经营模式。
2.用户定位:你的目标人群具体的人物画像是什么?
最基础的用户画像框架为:性别、年龄、城市、职业、人物特点(喜欢用什么社交平台、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人物特点需要根据客观的第三方报告作为参考,而非自己主观意识认为的特点。
3.渠道定位:
用户定位后,需要通过目标人群的调研或参考第三方做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来分析你的目标群体的购物习惯。你的目标群体是品牌党、成分党、性价比党还是KOL种草党?根据目标人群筛选你的目标人群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以及除电商平台之外的其他共同用户画像的渠道作为合作目标。
4.运营模式:
你的运营模式是B2B2C还是DTC模式,还是同时进行呢?如果你没有DTC的底气和勇气,就需要完全依托于第三方平台。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在电商平台与其他同行的品牌竞争,你的竞争策略是什么,是产品力、品牌力还是性价比?如果选择DTC模式,用户运营是核心,用户的所有行为以及数据都将是产品迭代的最好依据。
二、案例分享:
最近成都车展比较火的国产品牌WEY复古潮驾,复古的造型潮流的内饰结合科技感以及女生喜欢的所有细节它几乎都能满足。看了之后就特别想要拥有它,并且愿意安利给身边的闺蜜们,因为这款新车型的产品定位:做一款最懂女生的车。当产品定位很明确的时候 就需要研究他们的目标群体是哪部分女性?这部分女性的特点是什么?再进行精准的营销策略匹配精准的营销渠道去触达它的目标群体。
渠道定位:在去年我去驾校的时候就看到WEY在驾校做新车型的展示,直接占领想买车还没有买车的用户心智(产品的外观和性价比,都很容易让刚拿到驾照的人冲动,并且提高现场老司机带你试驾的可能性)这个精准渠道的合作,不但得到了精准潜在用户的心智占领,并且提高了交易转化率,比在其他户外媒体投放广告转化更高)。
WEY的经营模式就是典型的DTC模式,信息直接触达用户,产品直接卖给用户。DTC的核心就是运营如何提高拉新率、留存率、付费率、裂变率等。
在WEY的官方APP里会看到他们的很多传播者是来源于自己的用户(PGC结合UGC内容,每个钟爱它的用户都在做它的忠实传播者。)如果WEY仅依托于第三方的渠道传播或者销售产品的话,是无法直接将这个传播志愿者活动直接传播给用户。且自己的APP也不会有很高的活跃度。通过设计用户奖励机制来招募传播志愿者。提高了站内用户活跃的同时又得到了老用户对品牌的传播。而WEY付出的成本是用户积分兑换的一些自己品牌的周边产品。同时省了更多明星代言以及KOL种草的非精准投放。
三、为什么要做精细化运营?
很多传统消费品牌没有意识到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在人群定位不精准的情况下进行海投或者全渠道铺货,但实际不但转化成本高,而且转化率低。一个崭新的快消品牌在一类电商平台的获客,如果不做任何付费投放或者站外品牌推广,想要让用户看到你的品牌都很难,因为电商平台的排名逻辑需要付费来实现。
从用户看到你到用户愿意购买你的这个转化路径里,用户可以看到多个同类产品,(因为他是搜索这个品类才会出现多个这个品类的品牌,而不是主动搜索你的品牌才出现。选择购买新品牌的概率非常小,销量少、好评少。所以刷单服务很畅销,但是平台的管理机制也越来越严格。)
中小新电商品牌的基本操作:
全电商渠道+小红书种草+找主播直播带货(如果她是在其他站外渠道看到你的品牌,或许她去搜索你的品牌达成交易这个看到-搜索-付费的路径转化率比较高,但是品牌投放成本高,从看到的人数到交易的人数转化率可以算一个获客成本。目前来说都是投放成本大于产品成本。)中小品牌都是找粉丝不多的KOC种草,大品牌找KOL种草。但其实用户都在不断的成长,从原来的关注性价比成长到关注品牌力(是否被占领用户心智)到后来的颜值经济以及功效与成分,以及谁在用,用了之后怎么说等多个维度参考这个品类的产品到底要选谁家的。KOL种草以及KOC等都属于PGC内容,用户看到的是图片看起来好好看,想要买,博主的文案写的特别好,想要购买的冲动,其实缺乏真实的UGC内容(来源于真实用户的拍摄以及使用感受)。因为站在一个用户角度来说,我关注的博主推荐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品牌代言收了费用的,所以输出一篇优质的产品内容是她的工作,不够客观。所以还是要把自己的用户经营起来,只有你的真实用户的真实反馈吸引来的人才是你的目标客户,才有可能提高你的复购率~不然就是通过各种表面美好的手段获得第一次交易后,但可能会失去了高复购率。
写在最后:
产品力是基础,精细化运营能力决定品牌的结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