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交通不发达,代步的工具除了马,大概要数驴子了。陆游先生说:“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系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简览古史,唐宋间,有几个骑驴的名人,倒也留下轶闻趣事,且看下来: 张果老倒骑驴。中国道教仙系中有八位神仙,最为民间喜爱。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张果老。而中国驴子天下有名,非缘自张果老大仙莫属。因为八仙各有奇艺,各有珍宝,而张果老的宝贝就是驴子,日行千里,穿云射电,胜马赫,超音速,不用时,为一剪纸,揣入怀里,用时取出,喷囗白水,即成驴子,活蹦乱跳,长嘶短鸣,煞是可爱。只见那老仙,疼爱的摸一摸小驴头,轻轻一纵,骑在驴背,不过,别人正骑,他是倒骑,洋洋得意,真快活人生呀! 不过,你可别小瞧了张仙这倒骑,这里面是有玄机、富哲理、含深意的。明时,四川有个老儒,在一幅张果老倒骑驴的图上,题上一偈,云:世间多少人/不如此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这四句诗,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其中的深意又有几人解得、悟得、懂得?
李白骑驴入县衙。在世人的心中,李太白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应是骑马客,怎也把驴骑?话说回来,李白骑驴是他“走麦城”、“弄扁舟”之时。公元744年,李白“人生在世不得意”,被唐玄宗“赐金还山”,无奈,李白离开翰林院,骑了一头小叫驴,到华山一游,路过华阴县时,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多喝了几杯,“借酒浇愁愁更愁”,骑在驴上,晃晃悠悠的,信驴由缰,晃进了县衙。县令正在开庭审案,忽然受到李白冲撞,大怒,加之不认识李白,便命衙役把李白带到官厅,怒喝到:“你这醉汉,姓甚名谁,怎敢如此无理?”李白也不多说话,要了供状纸,铺在案上,挥笔立就,写道:“曾用龙巾擦口水/皇上亲手调羹/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端砚/皇宫门前尚且让我跑马/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县令一见李白所写,大吃一惊,方知眼前这醉汉原是谪仙人,忙打拱作揖谢罪:“不知翰林光临,有失远迎,有眼不识泰山。谢罪,谢罪了。”恳留李白住下来,晚上再浮一大白,李白看也懒得看他一眼,骑上小叫驴,扬长而去。
王安石骑驴。宋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赋闲在钟山,闲来无事,四处游荡,以解心愁。他也慕古,学张果老、李太白骑驴,但胆小力弱,不敢象张仙倒骑驴,而是如李太白骑驴,中规中矩,肆游于山水之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客人来访,他也给一头驴,并驴而行,一同游览,看那天光云影,听那爆竹声响,品那屠苏美酒,却也逍遥自在,乐不思蜀。但有个聪明人窥破了他的秘意,荆公想学谢公,东山再起矣。写诗讽到“骑驴渺渺入荒陵”。写这诗的人,谓谁?眉州苏子瞻也。
潘阆倒骑驴。潘阆是宋代的文人,他的老师是魏野。一天,潘阆向老师说,他要到京城去闯荡江湖,魏野劝他不要去,他不听,执意前往。到了京城时间长,处处不称意,使后悔不听师父的话,作诗到:“不信先生语/刚来京里游/清宵无好梦/白日有闲愁”。不想,有谄媚者把这首诗汇报给真宗皇帝,宋真宗大怒,斥之“腐儒”。京城待不下去了,潘阆便学李白,去游华山,从华山东来,他又学张果老仙,倒骑着驴走,还自辩说:“我爱看华山,其实不喜欢入京。”他学李白无聊时游华山倒也罢了,但学张仙的倒骑驴,想让后人多一个“潘阆倒骑驴”美名,怎么可能呢?潘阆是谁,几人知晓?东施效颦而已。但可悲可叹可笑的是,现世如潘阆之辈,多乎哉多之矣。(李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