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详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说起师生关系,我以为,无论学术、性情,还是精神信仰的依钵,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天底下最为和谐的楷模,或许,还可以加上后来者亚里士多德——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是的,他们相继以各自华彩的人生实践证实了千古不朽的世界性价值。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古希腊世界里——那个遥远世界里的教育和师生关系,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残章断片的文献资料来想像、还原。据说,古希腊当时教育的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要把他们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最好还能培养成具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无疑,作为奴隶主贵族出身的苏格拉底一早就享受到了这种和平民无缘的贵族教育,这种尽管未必科学系统的教育奠定了他日后作为哲学家的基础,但我想说的是,事实上,后来哲学家完全抛弃了这种知识,甚至背道而驰。

苏格拉底成年后并没有成为他父亲所希望的人,却是爱上了似乎有点不务正业的自由散漫的讲学生活——他喜欢在市场、体育场、手工作坊等公共场所谈论哲学,为宗教、政治等问题和人辩论。可以预见的是,在那种保守、平庸、低沉的时代生活里,苏格拉底热情张扬的个性和学识很快成了许多青年的偶像,他们纷纷围在他的周围,听他侃侃而谈,一起坐而论道——但这种以思想交流传播为主的集会活动,雅典当政派不喜欢,何况里面还有前途看好的政客的儿子——他们一直想捣毁他,但直到公元前399年春天的一天,苏格拉底七十岁的时候,他们才找准了机会下手——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用殉难证明了自己捍卫真理的权利——这一幕,他年轻的学生柏拉图牢记在了心上,并用他的生花妙笔纪录了这一历史瞬间。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详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苏格拉底死时,柏拉图不到三十岁,却俨然已是苏格拉底最好的追随者,他同样喜欢在公共场所谈论哲学,质疑传统的道德、宗教和生活方式——但认识苏格拉底之前不这样,他总想投身政界,做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是苏格拉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志向,自从在广场和苏格拉底相遇后,他们一见如故,后来一直追随,直到恩师被处死为止,前后约八年时间。苏格拉底去世以后,柏拉图四处游历,甚至到了地中海地区讲学多年,最后回到雅典城外建立一所学园终老——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柏拉图在雅典从此享有崇高的声誉,其形象可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悼词来佐证:“岿岿胜德,莫之能名。光风霁月,涵育贞明。有诵其文,有瞻其行。乐此盛世,善以缮生。”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英雄所见略同,一生都抱定宗旨,态度谦和,相处彼此没有身份感,都主张把物质需要减到最低限度,精神却可以无限自由——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国怕也只有孔子和他的几个门徒可以媲美。不同的是,孔子师徒,更愿意把教育看作是能够实现政治理想的手段,立场从周礼出发来理解人生和社会,而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更看重人生、灵魂和道德本身,强调做有智慧的人的重要性,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正如他多次在学生们面前所说的, “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现在看,我们得承认,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其实根源来源于苏格拉底,他那种教育形式,相比枯燥的课堂教育在今天也没有过时,我相信推而广之仍然会广受孩子们欢迎。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