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此的各民族在传承本族文化时,其中难免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
因此各民族便互相影响,产生了更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
景颇族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居住云南境内的德宏以及怒江境内。邻近的民族有傣族、佤族等,其饮食也受两族影响较大。
舂菜
在景颇族的饮食文化中,舂菜是一大特色。这种将菜舂得酥松绵软、易于入口的制作方式是景颇族美食的一大特点。
舂菜的起源相传是为了让当地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吃上美味的肉食,于是景颇人就发明了舂菜。
它的做法就是将肉、菜等加入竹筒内,将它们捣碎,之后在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就成了一道美味的食物。
制作过程中肉和菜的纤维组织遭到破坏,使得它们的口感更加软糯,同时其中的香味也迸发了出来,更加还原了食材所独有的香味。常见的舂菜有舂鸡脚、舂茄子等。
在景颇族人家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舂筒不响,饭菜不香」。由此可见景颇族人民对于舂菜的喜爱有多深。
到了夏天,它就作为凉菜上桌,经过了木锤反复敲打的菜早已入足了调料的味,独属于景颇族的酸辣味混合着菜的香气飘在盘上,吃上一口,炎热的暑意便被驱散了几分。
竹筒饭
在景颇族的眼中,竹筒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炊具,不仅可以用来制作舂菜,还能用来制作竹筒饭。
竹筒饭是傣族、景颇、哈尼等族经常吃的一种主食。制作竹筒饭所使用的竹子名为香糯竹,是云南特有的珍贵稀有竹种。
相传在很久以前,少数民族需要进山打猎获取食材,但上山路远,往往一次打猎就要一天甚至更久。
大家便将米装在竹筒内,需要时便加入泉水,放在火上,不用多久就熟了。
直接将竹筒劈开,便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这样一来竹筒便代替了锅和碗的作用。
煮得好的竹筒饭不仅米饭软而适口,还带有一股特殊的竹子香气,于是竹筒饭便被流传了下来。
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景颇族最爱的两大主食之一。
鸡肉烂饭
除了竹筒饭,景颇族的另一大主食便是鸡肉烂饭了。
鸡肉烂饭据说最早起源于佤族,佤语称其为「布安纳亚」,是佤族的待客佳肴。
景颇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吸纳了这一美食,并将它制成了更符合景颇人口味的鸡肉烂饭。
在2016年的「第二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中,景颇绿叶宴中的鸡肉烂饭更是荣获「最受欢迎名特小吃」称号。
它的做法是将鸡胸肉煮熟后撕下,之后放凉,然后再与煮好的饭一同放入锅内煮一会,搅拌均匀后即可开锅食用。
口感软糯、味道鲜美的鸡肉烂饭,配上景颇族自制的竹筒酒,颇有一番风味。
景颇族有很多源于外族的美食,但这些美食在景颇人的一双巧手下,再次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云南各民族正是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包容、互助。
云南才拥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