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降水多,日照少,非常适合烟草的种植。
抗日战争前,贵州种植的烟叶品种以土烟为主,不适合做卷烟的原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大片领土先后被日军占领,国民党中央政府机关陆续向大西南搬迁,农林部农业实验所在贵阳成立,尝试种植烤烟。烤烟是指由外地引进的种子播种之后生长的烟叶,采摘烟叶,然后将烟叶置于烘房内烘烤的烟叶。
贵州第一次引进的是美国烟种"许字一号",经过质量对比,美国引进的佛光烟种生长良好,味道,香气,色泽均比其他烟种优越。继续进行试种,同时建一座小型的烤房进行烘烤试验。
1940年,佛光种子在贵州推广种植,栽培80亩。贵州企业公司在贵定建筑烤房,聘请南阳烟草公司的技师谭成文来传授烤烟的烘烤技术,高价收购烟叶,自行烘烤。
由于烤烟价格比土烟价格高很多,种烤烟比种土烟收入多,同时烤烟可在新开垦的,坡度较小的山地里种植,不占用水田,烤烟种植地区,由贵定一线扩展到20余县,种植面积由80亩扩展到45万亩,产量由1940年的45担,扩展到1948年的3万担。
贵州的烤烟颜色金黄,香气浓郁,经过烘烤的甲级烟叶,抓握在手中犹如绸帕不会破碎,由于烤烟在我省种植成功,为开设卷烟工厂提供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以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阜新烟草公司在贵阳都设有经营部,外国的烟草公司也在贵阳设有代理处。在市面行销的香烟大都是上海产品:如白金龙、黄金龙、美丽、红锡包、老刀、哈德门、大前门、炮台等等。
抗战爆发后,长江航运中断,烟商改向长沙购进湖烟,也有经越南海防转广西运入上海烟的,但为数不多,因而贵阳市场香烟供应紧缺。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加之烤烟又试种成功,于是卷烟工厂和手工卷烟作坊就陆续诞生
浙江人外号叫李青年兄弟二人,将其经营的中国青年协记烟厂,由武汉迁到贵阳,并聘请上海沪光烟厂技师陈沛霖配制香料,职工大概30余人,成立贵阳的第一家卷烟厂,厂址设在今贵阳市水口寺的红岩路,生产的第一个贵州品牌的香烟,叫青年牌香烟。
由于当时没有烘坑设备,卷出的烟要运到贵州火柴厂,贵州火柴厂位置位于今西湖路也就是甲秀楼附近。由于工艺和硬件设施,都不上档次,烘烤出来的卷烟质量欠佳,外包装也不美观。尽管如此,这也是贵州现代烟草工业的奠基之作。
贵州企业公司于1940年7月,与青年卷烟厂合资,后随着通货膨胀,贵州企业不断加资,股份大部分由贵州企业公司持有;李青年所持的股份,越来越少,不久便离开烟厂,另谋生计。该厂先后生产过企鹅、企鹰和东山等牌子的卷烟,企鹅烟销路较好,销售市场主要是贵阳和省内沿公路的各县。
烤烟试种成功,特别是大面积种植以后,很多地方,都兴起了手工作坊式的卷烟户。同时由于抗战的爆发,贵州作为大后方,很多从武汉长沙等沦陷区逃难来贵阳的人口急剧增加,也使得卷烟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有家庭作坊、几人合伙生产、合作社、也有中小型卷烟厂,散布在全省各地如都匀,独山,镇远,黄平,黔西,大定,毕节,安顺等。
手工卷烟之所以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贵州为烤烟的主要产地,原料供应充足;手工卷烟的税率,普遍低于机制卷烟;设备简单,投资小,卷烟技术易学;生活水平低下,外来烟价格比较高,一般人无力购买。
1939年江西人曾运青,曾文生兄弟两人,将部分资金用于筹办南明烟厂,先以手工卷制三角牌香烟在市面出售,后来又约贵阳本地的民族资本家筹资万元,在南明堂附近修建厂房。从昆明购买小型卷烟机一部。
1941年,汇利烟厂由广西迁到贵阳,有一部小型卷烟机,工人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百余人,机制和手工同时制作卷烟,有666排,斑马牌香烟。由于产品销路,抵不过贵州烟草公司的企鹅牌,从而便将卷烟机出售给别人。接盘的人叫吴秋舫,原做布生意,由于卷烟的利润丰厚,于是在1942年创立华利烟厂,生产10支装的金鱼牌香烟,均为手工卷制。
1942年桂林利群烟厂在独山设立分厂,手工卷制十支装的神鸟牌烟。当时风行独山城镇和修筑黔桂铁路的工地上。
1943年原经营香烟商业的张敬明,收购江华实业生产合作社,改名江华烟厂,先以手工卷制,1944年以小型机器卷制,1945年改为大型机器卷制生产仙花,金庙等牌香烟。
1944年秋,广西湖南等地的烟厂纷纷迁到贵州。1945年春,贵阳卷烟厂激增至64家,外县的手工卷烟作坊也有增无减。抗战胜利后,来到贵州逃难的外乡人纷纷还乡,香烟的销量锐减,市场萧条,卷烟工业一时出现危机,资本雄厚的则异地经营或择地设立分厂。
内战爆发后,水陆交通均忙于军运,上海产的香烟,很难运到贵州,市场供应紧张。由于烟叶的试种成功,本地产的香烟有了发展的机会。同时有实力的烟厂购进大型的卷烟机,切丝机等设备,积极拓展市场。各厂都凭借其商业贸易关系向外扩展,销路比较集中的市场是重庆,虽然重庆也有几家烟厂,但所产的香烟的质量,装潢色香味儿都不如贵阳烟厂的产品,因而贵阳香烟在重庆市场拥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比较行销的如佛公牌、玉兰地牌、燕山牌、旧金山牌等。销往昆明的有仙花牌,三角牌,犀牛牌,同时也销往成都、陕西的宝鸡,甘肃的兰州,天水一带。
1944年冬,由外省迁贵阳的10多家烟厂,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技术都超过原在贵阳的民营工厂,这些厂开工生产后产量不断增加,质量很受欢迎。为了协调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等各方面的关系,成立贵阳市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会址设在一中烟厂驻城办事处内,主要职责是,促进各民营烟厂互相交流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互通商情,调解纠纷,协调劳资关系等。
三桥和龙洞堡是专门稽查卷烟外销的主要关卡,所以在此职守的人员大多收入颇丰,但凡从此经过都得提前打点方能顺利出关;每个烟厂也派驻有税务监督员,自然也是肥差,一般的外勤人员也基本会有所照顾。
那时为了改良烟的口感,已经出现少部分混合型的卷烟。现在的香烟通常会加入香料适应不同的喜好。
卷烟行业的兴盛,自然也带动对周边产品的需求,比如纸箱,纸板,印刷行业的兴起,如贵州的文通书局,主要从事书籍等的印刷业务,后来也新成立了几家专门从事卷烟外包装的印刷以及造纸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