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百零五,上坟添土。”
意思是说: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需要上坟扫墓。
这一天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被称之为“寒食”。
唐代曾经以政令的形式,将扫墓固定在寒食节。
随着时代变迁,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
寒食节也就渐渐不为人知。
七种习俗
1、吃冷食
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
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
2、祭祀
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
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
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
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
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
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
4、踏青
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
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5、秋千
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
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
6、咏诗
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
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所以传世的诗歌也很多。
唐宋两朝,有四百余首流传于世。
7、净肠
寒食节可以多吃春菜。
一方面是可以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调节情绪。
另一个方面,春菜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利于身体健康。
七种禁忌
1、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
一个是为了追悯先贤,另一个则是寒食要“改火”。
古人认为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以避免灾难。
民间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数地方禁火长达三日。
2、禁止在坟地拍照
扫墓是祭祀先祖,寄托哀思的严肃事情。
对着墓地拍照则是一种不敬。
祭扫务必庄重。
3、身体弱的儿童老人尽量不要上坟
上坟扫墓的时候,人们大多比较伤感。
加上寒食多雨水,气温波动也大。
人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生病。
古人的说法则是认为身体不好更容易被“阴气”冲撞。
4、不买鞋
古人认为鞋与“邪”谐音,这段时间阴气重,买鞋会有不好的联想。
5、不要乱烧纸
很多扫墓的地方都在山地里,乱烧纸会造成火灾。
务必文明祭扫。
6、远离受污染野菜
扫墓踏青的路上,很多人会顺带挖点野菜来尝个鲜。
但是很多野菜因为在污水或者公路旁边生长,已经受到污染。
注意饮食卫生,千万不要乱吃。
7、肠胃不好的,慎食青团
青团现在已经成为网红美食,但是因为青团是艾草和糯米合成,很难消化。
对于肠胃不好的老人孩子,一定要少吃。
另外,青团不要和刺激性食物同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