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差,坐地铁回家。到站后要出闸,发现手机没有电了,顿时急出一身冷汗。充电宝也没有带,地铁充值卡也没有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倒霉的事情一下子全部被我赶上了,此刻我心情焦躁,不知如何是好。
稍微缓了一下,大脑里立刻想到了一个办法——翻越防护杆出地铁,估计是中学时代的翻墙经历给了我这个启示。但是这个做法对个人道德品质有潜在风险,地铁那么多人,一旦被工作人员拦住,自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批评,脸都丢尽了。这个做法风险大于收益,否决。
大脑里继续检索着最佳出闸方案,又想到了一个办法,跟大家一起出闸,就是跟在别人身后,他们刷卡投币出闸的瞬间,我马上跟进,想一起挤出去。我评估这个做法的可行性,得出了三个不利因素:第一,机器会在第一个人出去后瞬间关闸,我硬闯只会碰壁;第二,如果别人发现我跟在他们身后想冲闸,他们可能会投来不可思议的眼光;第三,如果被地铁工作人员看到我冲闸,估计要被说一顿,那就很尴尬了;这个方案风险大于收益,也被否决。
继续思索对策,能不能求助工作人员,叫他们开一下应急门,等下次坐地铁再刷二维码补回来?这个方案我评估了一下,觉得可行,就去服务窗口,问了工作人员,结果他们给了我一根数据线和充电头,叫我去旁边立柱那里充电,有电手机能打开就可以刷二维码出闸了。
我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他们会备有数据线,充电头呢?我也没有想到地铁立柱上会有插座,思维定式真是阻止我们找到最优办法的拦路虎啊!同时也赞叹地铁现在真的很人性化,知道我们很多人都用手机刷码出闸,手机可能会没有电,怕我们出不去,直接备好这些东西,以防万一。
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我们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深入思考,直到找到最优方案为止。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与其不假思索用收益最低的方法,不如多花点时间多思考一下最优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深度思考,拥有深度思维呢?
首先,我们要对人类的深度思维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在底层逻辑上掌握它的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对其本质都不理解,就去学习一些方法套路,那将会很辛苦,而且事倍功半。好比我们对烹饪的基本原理都不懂,就按照菜谱去炒菜,炒出来的菜可想而知;孙阳的儿子对马都不理解,就依据《相马经》,按图索骥,机械死板,结果找来了一只癞蛤蟆,成为了历史的笑话。
深度思维有如下四个维度:
1、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2、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3、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4、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对其基本维度有所了解后,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突破这四个维度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深度思维水平。
对于第一个维度,增加看待问题的因果链长度,如何实现呢?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
有一次,丰田汽车的大野耐一在生产线上发现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
于是,大野耐一与工人进行了以下问答: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的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油泵上安装过滤器。
这就是著名的“五个为什么”的起源。所以,5why也被称为:丰田5问法。
因此,“5Why”法是提升我们深度思维因果链的重要法则,碰到问题,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题冰山
对于第二个维度,突破自我束缚,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这个问题,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人为何会自我设限。
懒是人类大脑的天性。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这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特性。因为动脑思考会消耗大量能量。在物资贫乏的远古时期,肚子都吃不饱,怎么会有远古人闲着无聊,天天思考宇宙,思考人生,况且也还达不到那个水平,所以智力开化很缓慢,这个机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如今,绝大部分人依然不喜欢动脑思考,看待问题,简单,片面,孤立,局限等等,能用这个办法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想第二个办法,因而造成了很大麻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倡深度思考的原因。
突破束缚,灵活看待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要多读书。
知识是思考的材料。只有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为以后的深度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试想一下,没有地基的大厦能建立起来吗?
接下来,我们要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但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都接受盲人摸象的教训,看问题,眼里只有一种真相,一种结果,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真即假,非常幼稚,非常简单。这种二元思维必须摒弃,不然在工作中会困难重重。
因此,拥有多元思维模型,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有对多元思维模型进行简单地描述: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提倡我们跨学科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并且要尽量掌握大量学科的大量基础概念,比如物理学中的第一性原理、化学的自催化、经济学的供需关系、生物学的进化论、数学的排列组合等等。只有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我们才能更接近这些学科的本质,因而构建的多元思维模型更加稳固可靠,运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反复使用,形成习惯,碰到任何问题都能应付自如,我们的深度思维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对于第三个维度,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如何才能在当今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实现这一点呢?
第一、提升硬件水平。
了解简单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加工等工具,并学会利用手机、计算机等先进工具,结合相关工具处理数据,分类数据等,并学会把数据可视化输出,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当我们熟练操作后,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各种高密度信息问题。
第二、提升软件水平。
第一个措施是借助外力帮我们处理海量信息,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得提升我们人类自身的水平。这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利用结构化思维处理海量信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是有关结构化思维原的经典佳作。书中提到,我们思考,写作,都应该坚持四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利用这个原则,我们能很好地解决高信息量问题。比如我们要跟领导介绍一个项目,信息量很大,该怎么办?依据金字塔原理,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第四个维度,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我们该如何实现呢?
宏观视角,也就是整体视角。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看待,不能过于局限。
因此,我们面对任何问题:
在时间上,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现实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一起看待,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在没有得到证实,不代表以后没有被证实。
在空间上,应该区分不同的区域进行看待,比如这个经济政策在这个省无效,不代表在那个省也无效。
在国家上,应该区分中外看待,比如我们中国提倡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可能被禁止。
除此以外,还应该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问题。
这是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保守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这是一个能令人静下心来做事情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浮躁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变革,总会带来人心的躁动,既得利益者的守成与狂热,挑战者的激情和冒险,底层阶层者的不安与焦虑,让我们身陷时代的囹圄。
如何才能打破现有的局面呢?
只有从人类的最本源驱动力——思维——入手,改变思维模式,摒弃浅层思考,提倡深度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索;不要简单粗暴,而要精雕细琢;不要张口就来,而要三思后行;因而学会了深度思考,人类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美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