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铜器工艺历史悠久,青铜器铸造已有2000度年的历史,因为任何一种器物的面世,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说,抚仙湖铜锅煮鱼是一种待续两千多年的饮食文化传统。
抚仙湖铜锅鱼的来历
由于抚仙湖捕鱼的渔洞距周边渔村大多是两公里之多,到渔洞捕鱼者早晚两餐往返跑回家吃,确实费时费力,而且对捕鱼大为不利。
有时就在回家吃饭的时刻,恰恰鱼发,人从家跑到渔洞捕鱼的机会,关健时刻被错过,悔之不及。
为了不失时机,节省劳力,捕鱼人只有早晚两餐都在渔洞上吃,所以制造了这特殊渔洞炊具铜锣锅。
锣锅用红铜压成薄片,鎚打成口小肚大,似鼓形,再鎚打一个帽盖上。锣锅打造大、小形状有多种,明星渔洞的锣锅基本是一个模型,和其他地方所用就是不一样,精致而好看,抚仙湖畔捕鱼人家家都有1-2口,到洞上捕鱼一人提一口,每眼洞都有两口锣锅,一口煮饭,一口煮鱼,锣锅帽也可当锅用,炒醮水。
从过去到现在,车水捕鱼的人都是早上提着锣锅到洞上,天黑挑着鱼,提着锣锅回家,这重量不超过两公斤,比较方便收拾的锣锅,随时陪伴主人早出晚归,便成了明星人民的传家之宝,世代相传。
抚仙湖铜锅鱼的独特之处
抚仙湖渔民对鱼的食用方法有20多种,其中以活鱼清煮打蘸水为最高境界,而清汤鱼由以铜锅煮鱼为上。
铜锅煮鱼之妙在于四种秘诀:鲜活之鱼,仙湖之水,铜锅之味,蘸水之美。
鲜活之鱼
铜锅煮鱼的原料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活鱼,鱼从缸总当即捞起,置于铜锅中,还能在锅里游戈跳跃,待升火加温,鱼皆攒头向上
煮熟之后条条成型,不软不烂,游客们拎头剔肉,吃后只剩一条骨架。
仙湖之水
抚仙湖水质清冽甘甜,与天然矿泉水无异。
用铜锅舀起,把活鱼放进去,如同入于幽泉,怡然自得,这样的水煮鱼岂有不鲜之理。
铜锅之味
铜锅作为抚仙湖畔渔民的炊具
一是因为铜锅方便携带,渔民到湖边打渔,拎一口轻便的铜锅,便可造饭,
其二是因为铜锅轻巧、传热性好、储热率高,用时极快,有效保留了鱼的鲜美。
蘸水之美
蘸水在抚仙湖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李家山出土的一牛湖同案为代表的青铜文物是古滇文化的杰出代表的话,那么抚仙湖蘸水则是抚仙湖饮食文化的一大杰作。
外地游客慕名到抚仙湖品尝名鱼之后,留下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往往只是那用多种方法烹饪的青鱼、䆲䆡鱼、金线鱼、大头鱼,还有摆在餐桌中央的那一碗蘸水。
根据蘸水的功能,一些外地游客和文人墨客赐给蘸水不少的雅号,有的称之为“调解会”,有的称之为“中心五”。
称为“调解会”的认为抚仙湖蘸水符合大家的口味,有效的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称之为“中心五”者,意在用“中心五”在扑克游戏中的王牌地位来碧玉蘸水在餐饮中的重要性,再则是表达蘸水摆放于餐桌中央,可供用膳者平等享用。
四诀合一,造就了抚仙湖铜锅鱼的美味。
倘若聚三五朋友,一壶小酒,佐以一锅鱼,就着满眼的湖光山色美景,当为吃货们最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