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仅有6株野生的珍稀濒危物种——绒毛皂荚
《东斋杂咏·皂荚》
【宋】张耒
畿县尘埃不可论,
故山乔木尚能存。
不缘去垢须青荚,
自爱苍鳞百岁根。
这是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关于皂荚的诗词,指出自己喜欢宅院的皂荚树,不但是因为皂荚可以去除污垢,而且是因为皂荚古树盘根,苍劲矫健,因而咏叹观赏。
皂荚又叫皂角,皂角树如今在一些百姓庭院已不多见,主要是因为近代化工清洗剂的飞速发展,洗衣粉、肥皂、清洗液等等到处都是,况且皂角有刺,容易扎伤,因而皂角树退居其次。当然现在又提倡绿色环保清洗,于是皂角又摇身一变,成为一些洗衣粉企业的宣传广告噱头,事实上成分大多为化工原料,这是另话。
然而在上世纪中叶以前,由于皂角树我国南北都有分布,并且是清洁衣物的绝佳天然清洗剂,因而是寻常村落和山野阡陌常见的树种,记得小时候家人经常用晒干的皂角洗衣服,并且还食用皂角里面的果仁,厚糯鲜美,咀嚼有味。
很多人对古人如何清洁衣物和洗沐非常有兴趣,在先秦时期,人们主要是用土灰和淘米水来清洁。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请”通“清”),其中的“灰”就是土碱或草木灰,因为含有碱可以清洗油污,因而衣服冠带脏了用灰清洗;而“潘”是指“米澜”即过滤的淘米水,平常用来清洗面部,三五日则用烧热的水清洗沐浴。
而皂角被发现有清洗作用,应该略微滞后,在先秦资料中没有发现记载。以笔者推测,应该是汉代就已经发现,并且六朝沿袭,如今最早记载发现《南史》中关于南北朝梁代童谣:“可怜巴马子,一日行千里。不见马上郎,但有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可见,皂角清洗衣物的传统,距今最少有1500多年历史,一直沿用到如今。
皂角是皂荚树的果实,而皂荚树属于豆科(Leguminosae)、皂荚属(Gleditsia)落叶乔木,全世界约16种,分布于亚洲中部和东南部和南北美洲。我国产6种2变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资源非常丰富。
在我国所有皂荚品种里面,庭院村落最常见的就是皂荚树,山野多为野皂荚和山皂荚,这些树种如今虽然较少,可是还可以看得到。然而有一种皂荚树,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全世界仅仅有6株,并且只分布在南岳衡山地区,那就是——绒毛皂荚。
绒毛皂荚(Gleditsiajaponica Miq. var. velutina L. C. Li),是豆科、皂荚属山皂荚的变种落叶乔木或小乔木。由于在《中国植物志》上没有详细形态介绍,因而下面借用山皂荚(学名:Gleditsia japonica Miq.)的形态来说明。
【植株】高达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无毛;刺略扁,粗壮,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长2-15.5厘米。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2-6对),长11-25厘米;小叶3-10对,纸质至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小叶柄极短。
【花果】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长8-20厘米,雌花序长5-16厘米;雄花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状披针形,两面均被柔毛;花瓣4,椭圆形,被柔毛;雄蕊6-8(9);雌花萼片和花瓣均为4-5,形状与雄花的相似。荚果带形,扁平,长20-35厘米,宽2-4厘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先端具长5-15毫米的喙,,果瓣革质,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状隆起,无毛,有光泽;种子多数,椭圆形,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皂荚花黄白色)
【区别】
1、绒毛皂荚和山皂荚的区别:绒毛皂荚荚果上密被黄绿色绒毛,山皂角则有光泽无毛,这是最显著的特点。另外山皂角分布广泛,南北皆有分布,而绒毛皂荚只有衡山分布,生于林缘及溪边较为空旷的地方,海拔在750米左右。
2、绒毛皂荚(山皂荚)和皂荚的区别:皂荚的叶片叶为一回羽状复叶,而绒毛皂荚的叶片有两回羽状复叶;皂荚的花杂性,黄白色,而绒毛皂荚的花黄绿色。
(山皂荚开花)
绒毛皂荚1954年在湖南衡山地区被发现2株,1982年被命名发表;2012年在衡山广济寺天然次生林内发现2株;2019年又在同一区域发现2株,此外别无发现,因而全世界现存的野生绒毛皂荚,仅仅是衡山发现的6株,极为珍稀,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另外湖南师范学院和湖南林校有人工栽培数株,系自南岳广济寺一母株采得种子繁殖。
绒毛皂荚树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于植物区系分布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绒毛皂荚树寿命颇长,最大的一株超过百年,并且树冠优美,枝叶婆娑,青翠碧绿,荚果密被金黄色绒毛,悬垂枝头,微风吹动,金光闪闪,甚为美观,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栽培。
从研究来看,绒毛皂荚的濒危原因主要是自身繁殖能力弱。绒毛皂荚雌雄异株,荚果成熟后难以开裂,种子发芽率很低,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能力很弱。再加上过去人们对之认知不够,以为是普通山皂荚,因而被砍伐,从而造成绒毛皂荚临近野外灭绝状态。
为了保护绒毛皂荚,早在1999年8月4日该种就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濒危;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评估级别为极危(CR)。
绒毛皂荚树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后,当地农场已指定专人保护,随着后来新的发现4株,如今这6株都已经得到妥善保护。然而关于绒毛皂荚的繁殖和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如今仅仅有少数几个地方有栽培,尚无其他广为栽培繁育的记录,因而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这方面加强育种工作,并进行野外回栽,让绒毛皂荚树早日脱离野外极危状态。
最后用唐代大历才子韩翃的诗词唐诗结尾,希望以后可以在城市干道和田野路边,能看到绒毛皂荚金光闪闪的荚果和美丽的婆娑姿态。
《送丹阳刘太真》
【唐】韩翃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