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竟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鉴》
Tips:魏晋一代虽然政治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魏晋时期的读书人却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性光辉的人物群体,他们身上发出的耀眼光辉,影响华夏千年之风气。稍微跑题,但是不影响文中之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开头那段话的大致背景是,在东晋时期,桓温与殷浩两个发小一直交好,从小就一起愉快地互相陪伴着长大,但两个人从小性格很不相同,桓温生性豪爽、威武霸气、气度非凡,殷浩生性温润、处事淡然、洒脱不羁,一个手握兵权,走的是强硬政治路线,一个德高望重,走的是温和派的政治路线,后面也有人把他们的关系比作周瑜和诸葛亮,由此看出两人实力相当。
桓温和殷浩这两人在永和年间,也就是大家读高中时必背篇章《兰亭集序》里面“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提到的东晋司马聃当皇帝那个永和,不是汉朝时期汉顺帝刘保用过的那个“永和”年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言归正传,大家都知道在东晋时期政治的风起云涌、波云诡谲之中,对内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对外的北方还有胡人的侵扰。在此环境下,也许是为了各自的政治立场,家国天下,也许是为了各自的人生抱负,两人在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中,逐步变成了政治上的竞争对手,成为司马昱(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用来互相制衡的两枚棋子,当时的桓温已经手握重兵,只是后面司马昱面对越来越不听指挥的桓温时,一方面无法控制权势正盛的桓温,一方面把所用希望寄托在身为文臣的殷浩身上,他带兵与桓温抗衡,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失败告终,之后桓温独揽大权,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开启了自己浩浩荡荡的北伐之路,而殷浩在桓温的威逼之下,被司马昱贬为庶民,从此跌入人生的无尽低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对话就发生在殷浩被贬之后,桓温问殷浩,“现在再看,你和我相比如何呢?”潜台词就是,你已经是手下败将了,你再也翻不了身了,小样儿看你怎么闹腾,这分钟学乖了没?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者永远占据各方面的主导权,而作为失败一方的殷浩骨子里的放荡不羁和固守坚持,这也许是东晋时期文人的一贯做派,换做今天能拥有众多粉丝的支持。他在面对桓温的步步紧逼时,所作的回答历经千年也激励着后面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们,他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大致的意思就是“我和我相处或者自我纠缠对抗的时间长了,仍然还是想做自己,管你桓温现在怎么样,我都只想做好我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回答,既没有当面硬刚说桓温不如自己(卿不如我),也没有卑躬屈膝的说自己不如桓温(我不如卿),巧妙的站稳了自己的立场,又不失文人风骨,获得了千百年后无数粉丝的热烈追捧。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初读这句话便感觉到一种对自我初心的坚守,包含着一种在世事纷繁中的淡然境界,无论这个世界多么风云变幻、多么令人难堪,都不会放弃对初心的坚守,对本真自我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生活、与自己进行无休止的斗争,有的人面对利益熏陶,在追求权、利、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丧失了原本真实的自己。有的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不如意,甚至是失败,便陷入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泥沼,久而久之丧失斗志,丧失热情,手握大把青春,却已暮气沉沉、垂垂老矣。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看似努力的生活,实际上早已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只是苟延残喘的过活,这样的人太多,也许也包括我自己,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人想要守住本心是极为艰难的,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还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的品行和修养。当有一天,我们抛开一切世俗附加,看淡那些“异样”的眼光,看轻“利欲”的纷扰,不随波逐流、紧跟效仿,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无论周遭的世界如何变化,永葆一份赤子初心,始终走在自己本心所指的道路上,在顺境中自制自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才能真正的活出自己的风采,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03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初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里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生贵得适意尔,一辈子很短,白马过隙,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盲从于世俗现实的规则标准,能坚守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才能真正把一撇一捺写好,才能把属于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活得收放自如,坦荡恣意。
最后,愿我们能在本来不易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热爱和好奇,永远年轻、永远深情,永远都能活得热烈洒脱、欢喜自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