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为什么是虫字旁(咬文嚼字常见错别字辨析蜡)

蜡的小篆

据《汉字源流字典》和《康熙字典》,蜡的本义竟然是:蝇的幼虫,也就是蛆。《说文、虫部》“蜡,蝇蛆也。从虫,昔声。”蜡烛的意思来自于繁体字“蠟”,本意是蜂蜡、白蜡、石蜡等,是某些动物、植物或者矿物产生的油脂,可以用来做蜡烛。

《辞海》里说,蜡指主要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一元脂肪醇(也有少数二元醇)构成的酯所组成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1)动物蜡,例如虫蜡(如四川白蜡、蜂蜡、虫胶蜡等)、鲸蜡、羊毛蜡等;(2)植物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甘蔗蜡、米慷蜡等;(3)矿物蜡,例如褐煤蜡等。

我国古代的蜡烛主要是两种原料,一个是“蜂蜡”一个是“虫蜡”。蜂蜡是由蜜蜂(工蜂)腹部四对蜡腺分泌出来的,蜂巢就是蜂蜡构成,现在的红木家具和文玩上还经常应用。蜂蜡是黄色的,也叫黄蜡。白蜡是白蜡虫分泌的蜡,为此也叫虫蜡。据说湖北省的德安府,湖南省的孟阳县、龙阳县、辰州府、绥阳县、永顺府是白蜡的主要产地。

蜡烛,始于何时不可考,仅见《世说新语》载有石崇斗富“以蜡代薪”之举,周嵩“以苇为中 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制成早期的“蜡烛”。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用蜡烛的?目前没有准确的记载和说法。最早中国人一直使用油灯,汉代古书中一般将蜡和烛分开论述,很少蜡烛两字连用。

蜡为什么是虫字旁(咬文嚼字常见错别字辨析蜡)

烛,从火从蜀。蜀为葵虫。古时火炬多以苇麻做芯,外用布包裹,其样子像葵虫。

烛最早是指火把、火炬。商周时期,把没有点燃的火把,称作“燋”。用手执的小火把,称之为“烛”。插在地上的大火把,称之为“燎”。树于庭院中的称之为“庭燎”。

现在出土了很多秦汉时期代的青铜灯,在圆形的灯盘正中,常有一枚长钉形的火拄,而根据它的有无,考古学上将汉灯分为油灯与烛灯两大类。油灯的灯柱也叫“烛”,“烛”要浸在动物油脂或植物油里,据说当时的蜡也是融化后作为油膏使用。

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进入照明用品的行列。

文献中提到蜡烛最早大约是在晋代。《晋书周颛传》写到有人“以所燃蜡烛投之”。《世说新语》有石崇“用蜡烛作炊”的故事。大致到了唐代,蜡烛才开始大量使用。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以及韩翊“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等诗句,说明蜡烛当时已广泛运用于照明。

至于“腊”字典上的解释很有意思。一个是指阳历的十二月,古代在阴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阴历十二月叫腊月。第二个意思是在冬天一般是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第三个意思就是干肉,不过在这里不念[là]而是念[xī],来自于昔的本意。其实腊的这三种意思是因为汉字简化形成的,腊月的“腊”繁体字写作“臘”,而当干肉讲的“腊”繁体字也是“腊”。

而且,蜡和腊还真有点关系。《汉字源流字典》说:蜡曾借用作

蜡为什么是虫字旁(咬文嚼字常见错别字辨析蜡)

读zhà,指古代年终的一种祭祀。《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陆德明释文:“蜡,祭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此义如今用“腊”表示。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