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对秦始皇的印象中,他灭六国统一华夏、统一度量衡以及北征匈奴南定南越,开创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想长生不老,到处求神问药,作法炼丹,他实行严刑峻法,是个忠实的法家支持者,“暴君苛政”、“文化罪人”等标签同样也被贴在了他身上,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熟知的“焚书”与“坑儒”。
然而随着历史的真相慢慢被世人揭开,秦始皇可以说是历史的背锅侠了,他的身上共有三大黑锅:“焚书坑儒”、“刑法严峻”、“孟姜女哭长城”。
“焚书坑儒”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秦朝为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实现“罢黜百家,唯儒独尊”的思想统一战略,在李斯的提议下,焚烧《诗》、《书》诸子百家学说的著作,严禁私下议政,大量典籍被毁。
毕竟秦始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而不是继续推行“分封制”,所以不光要实现疆域上的统一,思想上也必须实现统一。
而且一些跟医学、占卜等实用性方面有关的书籍秦始皇并没有焚烧。
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其实就是想用自己的治理方式来管理朝政,从而达到所谓的“厚今焚古”。
“坑儒”在焚书的第二年发生的,此时嬴政35岁,在当时已经算是步入老年行列了。
为了寻求长生不老,找来一帮占卜、巫师之类的术士,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制作灵丹妙药。
这世界哪有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就是放在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也做不出来呀。
嬴政私欲作祟深受这帮术士蛊惑,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多次寻找,自然是无果而归。
于是嬴政怒而杀之,被杀之人就是那460多个江湖术士,并不是活埋,而是杀了以后将尸体堆起来以威慑旁人。
于是关于坑儒这件事,《史记》中有过两次记载,一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里的坑儒事件更像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另一则记载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这里司马迁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这帮江湖术士骗谁不好,非要去骗嬴政,而且还要用徐福玩过的套路,徐福骗完跑了,嬴政没抓到他,你们再来骗不是侮辱嬴政的智商吗?
真正论焚书,还当属项羽。项羽打到咸阳之后,四处烧杀抢掠,还一把火就给咸阳宫烧了,那些书籍自然是完蛋了。
这样一比较,秦始皇和项羽,谁才是焚书的罪人,好像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清朝桐城派学者刘大櫆在《焚书辩》当中说:“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刑法严峻”
语文课本中说到,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陈胜就说,迟到会杀头,反正是死,不如现在造反。然后就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后面挖掘出秦简,才发现不是这回事,迟到三天之内,只是批评,迟到一周罚盾一块,迟到十天,罚铠甲,根本没有杀头,这明显是陈胜欺负农民工没有法律知识。
据《史记》记载,嬴政前期国力强盛法律严明,这是肯定的,没有这样的底气也不敢去一个打六个。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土地面积和百姓人口骤增,一切百废待兴,而且嬴政也早有规划,更不可能横征暴敛。
《李斯列传》中记载李斯在嬴政统一六国后的主要作为就是 “缓刑法,薄赋敛,与遂主得众之心”。
嬴政统一天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书同文。
这些改革于民于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和乱战时期的六国相比,百姓简直太幸福,徭役赋税负重这锅嬴政必须甩。
毛主席也多次提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说,孟姜女和万喜梁新婚当天就被官兵拉去修长城了,谁知,这一走竟成诀别。后来孟姜女去万里长城寻夫,当得知真相之后痛哭不已。哭声感动上苍,长城倾倒八百里。并露出了其夫万喜梁的尸骨。
长城倾倒,惊动了秦始皇大帝。谁知秦始皇看见这漂亮民女就动了歪心,就是再倒800里也无妨。孟姜女说了,我从你也可以但条件是先把丈夫万喜梁的尸骨先埋掉,并且秦始皇要像孝子一样披麻戴孝为万喜梁送葬。
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
孟姜女是齐国人,比秦始皇早三百年,她的老公更不可能是修长城死的,而是跟着齐国国君出去打仗死了。
春秋末期的《左传》记载:说公元前549年,齐庄公在收拾完卫、晋国之后,就顺势捎带了莒国。这一战庄公爱将杞梁阵亡,尸首运回都城临淄。杞梁的遗孀哭成了泪人。齐庄公也亲自到杞梁家吊唁,并参加葬礼。此乃原始史事。
这里没有什么秦始皇、孟姜女、万喜梁、秦长城等任何元素。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被嫁接到秦始皇的头上。
就因为我牛X,你们就这么黑我?到我皇陵来谈谈。
眨眼千年,细细品味,秦始皇着实背了不少锅啊,可谓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背锅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