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常熟沙家浜风景区比平时更加热闹。新近开放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迎来了更多“打卡”的学生,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大一学生刘博翱就是其中一位。站在纪念馆新增加的“口述历史·鱼水情深”视频前,刘博翱依次点开视频,感受那段激荡人心的烽火传奇。

沙家浜在哪里(寻访江苏红色地名一直火到今)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分散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9年,新四军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随后,陈毅指派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一路挺进到阳澄湖畔,以芦苇荡为掩护,前后开展了19次武装斗争,其中夜袭虹桥机场炸毁4架日军飞机在当时影响甚广。 在多次的战斗锤炼中,“江抗”队伍从最初的700多人迅速发展到5000人,引得国民党不断向新四军军部施压,并提出了“向西撤离”的无理要求。为了顾全大局,1939年10月,“江抗”西撤并准备向苏北发展,在阳澄湖畔留下36个伤病员。留下的部队组建了“新江抗”,在当地群众的配合和帮助下,一边养伤一边与敌人周旋,为革命的胜利保存了“芦荡火种”。沪剧《芦荡火种》与现代京剧《沙家浜》即取材于36名新四军伤病员藏身芦苇荡,在当地群众掩护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历史。 一出《沙家浜》让常熟和沙家浜地区在全国家喻户晓。其实,在常熟的历史中,沙家浜这一地名并不存在。现在的沙家浜地区,是当年常熟的横径乡。1992年,常熟在撤乡建镇时,考虑到《沙家浜》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影响,选择当年是抗日后方医院的横径芦荡乡改名为沙家浜镇。之后,又在当年后方医院所在地先后建起了沙家浜风景区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超过200多万游客。

沙家浜在哪里(寻访江苏红色地名一直火到今)

“沙家浜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部京剧、一个红色景区,而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是一笔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顾永忠说,这些年,沙家浜利用生态和革命历史的优势不断加码“红色”旅游,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沙家浜精神,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同时成立了培训中心开展红色传统教育学习。

沙家浜在哪里(寻访江苏红色地名一直火到今)

今年6月24日,经过改陈后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再次对外开放,以更加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新颖的展示形式,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南人民顽强抗日的历史史实,丰富了沙家浜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京剧《沙家浜》,但以前不了解这部剧的历史时代背景,这次参观可以说有了新的心得和感悟。”走出纪念馆的刘博翱感慨,看到当年苏常太人民艰苦的战斗条件,深知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