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老福州人都会记得这样的场景
某个清晨或傍晚
从街巷深处传来
“锵锵锵”的清脆响声
一个小贩悠悠牵着装有食担的自行车
单手托住瓷碗、大拇指兜住碗沿
中指和食指夹住一只瓷匙
不停地摇动手指与掌心
使瓷匙碰撞瓷碗,发出悦耳声响
食担里装着的,正是福州鱼丸
即日起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合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推出“丸”转世界新媒体专题
带大家走进福州鱼丸的前世今生
“中国鱼丸之都”
福州鱼丸是一道传统地方名菜
属于闽菜里的福州菜
具有味道鲜美、色泽洁白
质嫩滑润、富有弹性等特色
FUZHOU
一碗福州鱼丸通常用
鳗鱼、鲨鱼、马鲛鱼等新鲜海鱼
或河鱼剁成鱼蓉
加番薯淀粉、精盐、蛋清搅拌均匀
再包以猪肉馅等,制成丸状
并配以猪骨汤及胡椒粉、醋、葱等调料
福州鱼丸有着“福丸”之称
是闽都文化、闽菜文化、福文化
“海上福州”的一张名片
凝结着福州人开拓进取、创新创造
团结友善、包容开放的精神
2019年渔博会上,福州连江这粒500多斤巨型鱼丸,打破世界纪录
2012年,福州市被中国渔业协会
授予“中国鱼丸之都”称号
如今的福州鱼丸已走向世界
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
荷兰、新加坡、菲律宾、新西兰
韩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
“福州鱼丸的前世今生”
“闽”在海中。闽都文化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福州鱼丸是闽都文化的一张饮食名片。
福州鱼丸具体何时出现虽无记载,但其孕育、雏形、定型都与福建的海洋文明息息相关。
从新石器时代的渔猎采集——获取鱼类和淀粉类薯果;到汉唐宋元的舟车楫马——造船技术、制瓷工艺发达,饮食文化、对外贸易昌盛;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陈振龙引进番薯,最终从“一条鱼”演变成了“一粒丸”,诞生了现在的福州鱼丸。
汉唐宋元——舟车楫马
鱼丸取材于鱼。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距今5000-4300年)是福建海洋文化的摇篮。出土的鱼骨、陶器、贝器等文物,提供了先民捕获、蒸煮、加工鱼类的可能。
【图源:@奔跑的小东东】
连江的黄鹅(岐)屿遗址,则将昙石山文化的分布北扩至罗源湾一带。
汉代,东冶港的设立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海鱼获取及海上贸易提供了便利。连江出土的西汉独木舟,印证了先民掌握一定的航海技术。
三国时,东吴设典船校尉和温麻船屯,福州成为重要的造船基地,并航海直达夷洲(台湾),开创了大陆与台湾的海上交通。
以1:0.7比例打造复原的中国古代名船——福船
唐代,福州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港口城市,与广州港、扬州港并列为三大贸易港,海洋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盛况空前。
公元725年,唐玄宗改闽州都督府为福州都督府,“福州”之名首见于历史。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开辟甘棠港,进一步扩大海上贸易航线。
宋代,饮食文化发达,鱼糜食品已见于饮食市场。《东京梦华录》载“南食店”——南方风味店,售有“鱼兜子”——用鱼肉加鸡蛋、淀粉等做成的丸子。
同时,制瓷业发达,精美瓷器与鱼糜食品相得益彰。其中,连江浦口的三十六龙窑盛产青瓷。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臻于鼎盛。福建商人、水手开始侨居东南亚各国,带去了福州饮食文化。
明清时期——引薯入闽
【郑和远航】
明代初期,福州造船业在国内首屈一指,郑和船队具有领先世界的技术水平和优越的航海能力。
郑和航海博物馆内还能观看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船模
1405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通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北非一带的海上航线,建立起完善的海洋贸易网络,带去福州鱼类食品及制作技艺,传播福州的饮食文化,为番薯引进、鱼丸出口埋下了伏笔。
明代晚期(1593年),福州人陈振龙将吕宋(今菲律宾)番薯带回福州培植推广。番薯淀粉可增加粘性和弹性,便于鱼糜食品成型。因此,番薯的引进奠定了现代福州鱼丸成品的基础。
纪念引种和推广番薯的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先薯亭【图源:楼学】
同时,玉米、马铃薯等一批海外作物先后传入福建,为鱼丸成型提供了多种淀粉。
明清之间,经过百姓和厨师的反复试做和技法钻研,以番薯淀粉为原料的福州鱼丸在连江等沿海出现。
近代现代——闽菜小吃
近现代时期,福州鱼丸的做法与口味基本成型,已成为特色闽菜和风味小吃。
清末,福州菜中已有“七星鱼丸”之名。民国时期,福州城的鱼丸店、鱼丸摊不下百家,肩挑鱼丸担沿街过巷,常用汤匙敲打碗叫卖,生意兴隆。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的大福星鱼丸、海欣鱼丸、秋官郎鱼丸、永和鱼丸等一批百年老店以及知名鱼丸店蓬勃发展。
沿街叫卖的方式渐渐消失,鱼丸店慢慢遍布街头巷尾
大福星鱼丸:位于南后街等地,中华老字号,弹力十足、满嘴鲜香,有着“不吃大福星鱼丸,枉到三坊七巷玩”的美誉,其制作技艺是区级非遗项目。
海欣鱼丸店:发源于连江浦口,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903年,曾以选料精细、鱼香芬馥、汤汁饱满、食之爽脆而闻名乡里。
秋官郎鱼丸店:现位于上下杭等地,源自连江浦口,创建于1927年,具有“弹、滑、脆、爽”等口感,其制作技艺是县级非遗项目。
【图源: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永和鱼丸店:现位于三坊七巷等地,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934年,拥有洁白、松软、清香、味美的特色,其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
//
小小的鱼丸
陪伴着福州人
度过了春秋寒暑
走遍了世界各地
而其中包裹着的
不仅仅是山海的风味
还有着儿时的回忆和对生活的希冀
END
百台钢琴齐奏,两江四岸江江好!
元宵节快乐!有福之州非遗说“福”
元宵特辑!这个节日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