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问我成都还配不配得上称为全国最“宜居”城市,我如今会有点犹豫与纠结,不能给你肯定的回答,毕竟成都冬天一天比一天重的雾霾,还有近年来一天比一天高的房价都在与“宜居”这个词背道而驰。
雾霾下的成都太古里
但若你问我成都是不是全国最“安逸”的城市,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
安逸――古诗雅语。诗经曰:“安之逸之,适之豫之”。描摹的是一种从内到外,通体舒泰的精神感受。
安逸也是一句很玄的四川方言,却与成都如影随形。
用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但大多数是表示满意,舒服,美好等意思。凡觉得此事甚合吾意,心情好,感觉好,就会说“好安逸哦!”倘若感觉特别好,还会升级为“安得儿逸”,或“安逸得扳”。
生活在成都里,时不时总有一句“安逸”在耳边响起,安逸的成都人哟,你们到底是咋个安逸的嘛?
心里头的安逸:
天府之国的地理优势
造就了“耍都”人
先天性格上的乐观
成都为什么生活起来如此安逸?这与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
成都,恰似镶嵌其中的一颗明珠。四围皆群山,中间一绿地,气候非常好,还有都江堰。按成都人的话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想不安逸都不得行。”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成都
成都人为什么喜欢寻求生活中的安逸呢? 这皆源于四川人特别是成都人骨子的“乐观”。
乐观,是一个人面对世间人事物,皆自足(自己让自己满足)自洽(自己不使自己矛盾)的有恒性心态。
(更多四川人性格乐观的分析可参见:四川人的迷之乐观——北纬30度上的心理学之谜)
乐观者往往更懂得享受生活,所以爱玩,所以成都又有“耍都”的外号,而终日阴天的成都并没有被称为“中国的伦敦”,反而被称为“成姆斯特丹”,除了年轻亚文化在这里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成都人民和荷兰人一样乐观幽默的性格,港真,这么多年在外旅行遇到的欧美诸国背包客,最搞笑的正是荷兰人。而十级地震后还能没心没肺的吃火锅打麻将,日常更把轻微的地震当段子发朋友圈的成都人民,也是不要太乐观和幽默哦。
消费上的安逸:
抵抗中产焦虑的消费升级
在这不太管用
成都人买的是开心
中产阶级听上去是个矫情的词,不过它还有个说法叫做“消费升级”——是不是就好很多了?“焦虑”这个词也总在关于中产阶级的内容中出现,但是北上广普遍存在的中产焦虑和大行其道地为了抵消这种焦虑而进行的“消费升级”,在准一线的成都却并没有很明显地出现。
为什么呢?除去性格上的乐观这一点,还跟成都人独特的消费观念有关。
如今在中产阶级的定义上,更多是从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看。
如果从消费习惯的层面看,“有钱”不是简单粗暴的收入达到某条线或者有房有车,而在于追求生活品质时,没有绝对的省钱概念。而“有闲”也不是不用加班整天度假,而是有闲暇时间用来消费,以及谈论消费这件事。
生于天灾频发的四川境内,成都人民不知是对未来的过度乐观还是早已看开,在消费上均呈现出一种西方式的“有多少花多少”和“花未来的钱”的消费习惯。
国际品牌云集的IFS
成都人民在消费上的“安逸”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一定都多有钱,但是在追求生活品质时,作为内地奢侈品第一消费城市的成都人民可绝对没有寻常的省钱概念。我曾在成都太古里亲自目睹过一位穿着入时的老阿姨拿着两个大袋子从爱马仕走出来然后走到旁边的公交站挤上了一辆公交车绝尘而去...从春熙路到IFS、太古里,更多的时候成都人民买的不是贵,是开心。
而在“有闲”这回事上,先不说成都人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多少人在满世界旅游,你知道泰国又被称为成都人民的后花园吗?
泰国-成都人民的后花园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这个特殊人群叫“有闲阶级”,在我看来,这是比起“中产阶级”更高层次的人群。成都的社会经济有没有发展到如此阶段无法莽下定论,但是生活安逸的成都人民有没有资格跻身“有闲阶级”?答案一目了然。
如今,代表着消费升级的北欧风格手冲咖啡馆、设计别致的餐厅等都是新中产们热爱打卡式出现的场所。但在天府之国的成都,消费升级这一套可行不通。别说中产阶级,上到开宝马奔驰玛莎拉蒂的富商,下到搬砖刷漆扫地的工人,都认准了“在成都的饭馆往往装修越精致味道越不得行”这个道理,成都人民更多时候,热衷去吃的是苍蝇馆子和只看人气不看装修的火锅串串馆儿。
门庭若市的苍蝇馆子
当然如今为了另辟蹊径地证明自己的小众,“吃路边摊”已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时尚。但在成都安逸的“有闲阶级”看来,“吃路边摊”也不过是他们的日常。
茶馆里的安逸:
有太阳的日子就是节日
一张竹椅就是成都人生活的彼岸
若要习得成都人的“安逸”,除了性格因素和消费习惯,茶馆文化也是不得不说的一点。
成都的茶馆文化与巴黎的咖啡馆文化、日本的居酒屋文化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悠闲的散座于此,聊聊风月、谈谈人生、说说世事……将这座城市的安逸气息都融入了这方寸之间,承载着整个城市的生活情趣以及文化精髓。
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街头巷尾,林荫树下,支几把竹椅,就是家茶馆,泡茶馆是成都人的一大嗜好。
成都茶馆,“泡”是精髓。
“三花茶泡起、龙门阵摆起”,是成都传统,热水一下,茶香、花香四溢,一解潮闷。
“摆龙门阵”(聊天)是成都茶馆特色,有时候一摆就是一天。
一杯盖碗茶,一把竹椅,一张方桌,成都人一整天的时光可以就这样简单的流逝。
若你有幸看到那在一把竹椅上晒着太阳喝茶,时而眯眼仰卧的成都人,你就能看到那脸上的表情丰富的诠释了“安逸”之意。此时,一张竹椅就是成都人生活的彼岸。
外地人到成都,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迷思:为什么白天上班时间,还有那么多人在喝茶,特别是晴天太阳出来时,茶馆里更是挤满了人,难道成都人都不上班?
“成都人真的这么喜欢喝茶呢?”
“找个晴天去市中心的人民公园鹤鸣茶馆或者郊外的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瞧一瞧你就晓得了嘛。”
鹤鸣茶社:人民公园内最有名的一间茶馆,也是有些年头的老茶馆,茶客非常多。茶水不贵,品种颇多。老式的竹椅,古色古香的亭子,只要一出太阳,院子里就摆满椅子,老先生、老太太们打牌、掏耳朵,还有老外们,看书、打瞌睡,可以喝一晌午茶,眯起眼消磨大把时间,安逸。
彭镇观音阁茶馆:成都茶文化的活化石。观音阁茶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成都仅存不多且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老茶馆,它至今仍然还保留着完好的百年老茶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文革时期痕迹,再现了这个老店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是最能体现老成都人淳朴安逸民风的老茶馆,只有唯一,没有第二。
在成都,茶,让时间有了安逸的味道...
外地游客走出成都机场,大多最先看到这样一句城市宣传语: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来了为啥就不想走呢?”
“因为成都安逸得很嘛。”
欢迎来成都,体验一下什么叫安逸地生活。
-fin-